首页 > 资讯 > 全文版带我去远方(陶玉书林朝阳)全章节在线阅读_陶玉书林朝阳全章节在线阅读

全文版带我去远方

全文版带我去远方

坐望敬亭

本文标签:

《带我去远方》是作者 “坐望敬亭”的倾心著作,陶玉书林朝阳是小说中的主角,内容概括: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,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。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,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。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,林朝阳却满不在乎,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,只争朝夕,时不我待,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?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,然后迅速躺平,从此当一条咸鱼,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。可还没等他实施计......

来源:rmsjzddi   主角: 陶玉书林朝阳   时间:2024-07-20 07:02:51

小说介绍

经典力作《带我去远方》,目前爆火中!主要人物有陶玉书林朝阳,由作者“坐望敬亭”独家倾力创作,故事简介如下:《牧马人》在《燕京文艺》发表后的短时间内,便收获了众多读者的喜爱,与此同时,也引起了部分文学界人士的关注年初《人民文学》登了《班主任》,年中的《文汇报》登了《伤痕》,好巧不巧,快到年末了,《燕京文学》又登了《牧马人》很多文学界资深人士和文学爱好者都敏锐的察觉到,中国文坛似乎正在刮起一股旋风自《伤痕》发表之后,“伤痕文学”的名字不胫而走,很好的诠释了这一文学类型的内核与主旨 ...

第18章 《燕京文艺》


两人坐在书桌两侧的椅子上,林朝阳直接将小说稿子放到桌上,“我没投过稿,对这方面不是很懂,麻烦你帮我瞧瞧。”

林朝阳并不认为穿越就是全能的,就好像他没办法把看过的文学作品完全复刻出来,只能凭借着散碎的记忆去拼凑,再加上点自己的创造。

陈健功笑言道:“我也就是多投了几次稿而已,这对我也是个学习的机会。”

“牧马人?”他看着稿子首页上的小说名字轻声念道。

“前段时间《工人日报》发了一篇报道,是关于五十年代大学生严纪彤和王伯龄夫妇的。”

陈健功回想了一下,“我有点印象,是那对放弃了巴西华侨身份和遗产毅然留在国内报效国家的夫妻吧?”

林朝阳颔首,“这篇小说就是受到了这对夫妻的故事的启发。”

听他这么说,陈健功来了兴趣,“那可要好好看看了,你先喝点水。”

陈健功将桌上的茶缸推向林朝阳,然后自顾自的翻阅起了稿子。

陈健功忙着看稿子,林朝阳闲着没事,四下打量着宿舍。

中文系男生住在32号楼,四层的楼房中文系的人占了三层、四层两层楼,东语系和西语系各占了一层和二层。

男生宿舍是六人间的十几平方米的屋子,三架上下两层的铁架子床、一张书桌、两张椅子,便是宿舍里的所有家当。

一眼便能看全的宿舍,没什么看头。

林朝阳见陈健功看稿子看的入迷,便也拿起桌上的书,是《伊凡.杰尼索维奇的一天》,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代表作。

走廊上不时传来的声响并没有打扰正在阅读的两人,时间在太阳的偏移中慢慢过去。

林朝阳的小说脱胎于他后世读过的小说《灵与肉》,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没听说过,但电影《牧马人》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,《牧马人》的电影正是改编自《灵与肉》。

林朝阳把电影的名字挪到了小说上来,小说就叫《牧马人》。

另一个时空里,这篇短篇小说发表于八十年代初,一经发表便收获了广大读者的喜爱,让作者张先亮在中国文坛一举成名,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。

一万七千余字的篇幅并不长,陈健功看的很认真,花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完。

他从信纸上抬起眼睛,看到对面正专注看小说的林朝阳,眼中满是欣赏。

他将稿子放到桌上,声音惊动了看书的林朝阳。

林朝阳抬起头来,满眼期待,“看完了?”

陈健功点头,“看完了。”

“如何?”

“好!很好!”

陈健功用简短的三个字表达了自己对这篇小说的喜爱,好像是觉得这依旧不足以表达这篇小说的好,又补充道:“我写不出的好!”

林朝阳受宠若惊,“过奖了,过奖了,我这是第一次写小说。”

听到他的话,陈健功脸上泛起苦笑,又夹杂了几分艳羡。

“第一次写小说就能写的这么好!”

这样的褒奖让林朝阳知道再谦虚就是虚伪,只是淡淡的笑了笑,既不自傲,也不过分自谦。

可在陈健功眼中,却是对自身实力和作品品质的强大自信。

合该如此,燕大历史系教授的乘龙快婿,又怎么会是一般人呢?

前几天初次见面时不显山不露水,只是因为还没到显山露水的时候,如今作品面世,恰如长刀出鞘,锋芒毕露。

陈健功跟共和国同龄,二十八岁才考上大学,思想成熟,心中思忖若真如林朝阳所说,他是第一次写小说,那么未来的前途必然是不可限量的。

想到此处,他迫不及待的站起身,“走!”

“干嘛去?”

“我领你去《燕京文艺》编辑部。”

“不是写信投稿就行吗?”

“特事特办。”陈健功说了一句,脸上满是自信,那是《牧马人》的质量所带给他的。

林朝阳提醒他,“今天是周日。”

“你不说我都忘了。”

陈健功这才想起来,不过他的兴奋依旧没有被打散,作为《牧马人》的第一位读者,他迫不及待的想把这篇小说介绍给世人。

“编辑部有时周日也有人,先去碰碰运气,没人再回来。”

那工作日再去好不好?

这话只能放在心里,陈健功是好意,而且这个年代通讯手段不发达,大家已经习惯了寻觅和等待,多跑一次编辑部在陈健功看来并不是问题。

陈健功让林朝阳等了一会儿,他跑到团委借了一辆飞鸽牌的二八自行车,朝林朝阳拍拍后座,“走着!”

潇洒的姿态让林朝阳心生豪迈,怀里揣着稿子,上了后车座。

燕大在西北四环外,《燕京文艺》编辑部却是在位于西长安街的六部口,放一百年前那是妥妥的天子脚下。

十多公里的路程光是骑车就骑了快一个半小时,来到长安街上,快到西单路口的大街路北有个北大门,这里就是《燕京文艺》所在的西长安街七号燕京市文化局大院。

走进大门后是一条宽胡同,胡同东边是一块块城砖建筑的古墙,经过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往西再往北,又是一条胡同,往前走,迎面有座楼房,就是燕京文联。

一栋孤零零的楼房,门楣看起来是欧式的,内部的间隔却是和式的。楼内有各种协会,文化界人事凋敝,这里略显破败。

楼内的协会办公室门前都挂着铭牌,有陈健功领路,两人很快便找到了《燕京文艺》的编辑部。

两人正要敲门,就听见旁边有人喊陈健功。

一回头,是个身姿高挑的年轻女同志,目测超过了一米七,在如今并不多见。不过她身量虽高,却很匀称,模样清秀端庄。

“德宁!”陈健功叫出了女同志的名字,给林朝阳介绍了一下。

女同志叫章德宁,是《燕京文艺》的年轻编辑,恰好也是陈健功的责编。

“今天没休息?”打了个招呼,陈健功问。

“你来的巧,最近积稿多,我们几个人正加班呢。”

章德宁领着两人进了办公室,只见几张办公桌上堆满着稿件,一老一少两位女编辑正埋头于稿件之中,对门口传来的声音并未在意,直到章德宁喊了一声。

“老周,陈健功带作者朋友来了。”

为您推荐

小说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