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【热门】《朱慈烺崇祯小说》_崛起大明精选全文全文免费阅读已完结

崛起大明精选全文

崛起大明精选全文

韭菜东南生

本文标签:

《崛起大明精选全文》男女主角朱慈烺崇祯,是小说写手韭菜东南生所写。精彩内容:“也就是说,各地并不缺盐,以一人一年需要五斤盐,我大明一共七千万人口计算,我大明去年一年消耗了多少食盐呢?这个算数很简单,一共是三亿五千万斤,以一引盐430斤,纳银三、四钱,十引盐为三到四两银子计算,加上人口盐稅,哪位先生帮我算算,我大明朝去年一年的总盐稅,应该有多少呢?朱慈烺看向众臣。反推法!首辅周延儒眉毛一跳,看向朱慈烺的目光里,忍不住有惊异。虽然已经知道太子不是一般人,但太子的聪慧,还是超过他的想象。一片沉默。半晌之后,一大臣回答:“大约……780万两!朱慈烺看了一眼,是刑部右侍郎孟兆祥,看来,他对心算还挺精通。轰!朝堂上彻底骚动了。其实盐政弊端并不是秘密,从朱元璋到万历皇帝,都曾经大力整理盐政,盐稅也经过好几次的改革,不过其间的弊端却始终无法杜绝。万历皇帝后,不论光宗、天启帝,一直到现在的崇祯皇帝,都已经没有气力再整顿盐政了,盐政唯一发光,每年为朝廷收取250万白银的时间段,竟然是天启年,臭名昭著的五虎之一的崔呈秀出任淮扬巡抚,大力支持两淮盐道使袁世振改革盐法,执行纲盐法的时期。后来阉党垮台,崔呈秀在蓟州被枭示,淮扬巡抚不再由崔呈秀的阉党亲信出任,改由东林党人李三才接管。李三才废除了阉党的纲盐法,结果明朝盐稅从200万两急跌至每年100万两。户部尚书陈演的额头已经渗出细汗了。首辅周沿途也是脸色铁青。照朱慈烺所说,200万两都是少收了,何况100万两?盐稅的弊端陈演不是不知道,盐商和各地官员相互勾结,加上富商巨贾还有各地的文武勋贵,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群体,将每年的盐稅悄无声息的分掉了大半,因为这个团体太庞大了,真要清查下来,非动摇国本不可,因此,历任的首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,只要每年的盐稅不是少的太离谱,都不会过于追究,或者也追究不起。这一届的内阁当然也是如此。而陈演也的确没有细想过,每年的盐稅竟然应该有780万两之巨!这是一个何等恐怖的数字。如果有780万两,不要说辽饷,就是厘金税也不必征了,只靠盐稅加上田亩赋,大明朝就能运转起来。朱慈烺说,盐稅一度曾经占到朝廷收入的六成,一点都不夸张,宋朝时,盐稅收入最高曾经占到朝廷收入的八成。《两淮盐法志》记载,清代乾隆时期,两淮盐商每年上缴盐税达600万两,占全国盐税的一半以上,也就是说,乾隆时期,每年盐稅有1200万两,相比大明的100万两,这是多么恐怖的差距。龙座上的崇祯已经满脸怒气。他从来都不知道,每年的盐稅竟然差了这么多。“但朝廷却没有收到这么多的盐稅,那么,消失的盐稅哪里去了呢?朱慈烺问。答案很明显,被偷税漏税了,有些商人没有纳银就拿到了盐,然后在市场上大肆贩卖。这也就是所谓的私盐。当然了,780万是一个理想数字,永远都不可能收到,但一年两三百万的盐稅,总该是有的。“臣弹劾两淮盐道使!“臣附议!“两淮盐道使贪污舞弊,应交由刑部彻查!那一群的言官又激动的跳了出来,或许是780万两的数字给他们刺激太大,他们一个个咬牙切齿,面红耳赤,如果两淮盐道使就在面前,他们估计能生吞了他。“传旨,杨显名还有两淮盐道使冯导延即刻进京!崇祯早已经是怒不可遏。杨显名是崇祯派往两淮的总理太监,盐稅出了问题,杨显名当然要负责。历史上,这个叫杨显名的太监,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弹劾袁继咸,使袁继咸官降两级,原因只是因为袁继咸在淮阳任上时,没有像过去的官员一样,对杨显明表示顺从,并奉送见面礼。袁继咸是明末名臣,在明末乱局中,其英勇不屈,慷慨赴死的气节,与史可法、左懋第齐名。朱慈烺今天也算是为袁继咸出了一口气。“臣等有罪!内阁四臣跪了下去。他们是内阁,两淮盐道使出了问题,不管有没有他们的责任,他们都得自请有罪。内阁一跪,其他的文官还有勋贵也跟着跪了下去。朝堂上黑压压跪了一片。朱慈烺依然站立,继续说:“盐稅如此,茶税也是如此,神宗皇帝时,每年茶税尚有10余万两,但去年茶税却连两万两都不到,各地的茶税已经是名存实亡!然我大明一年输往海外的茶叶,何止千万?就算是一百取一,也不应该只这一点。“儿臣听说,南方茶省的官员以治下州府纳税少为荣,在他们看来,少纳税就等于他们为地方争到了权益,百姓们爱戴他们,他们就是好官。然在儿臣看来,这种官员最是恶劣,犹胜贪污腐败!如果天下官员都像他们一样抵制朝廷的赋税,那朝廷岂不是一两银子都收不上来了吗?没有了银子,我大明还能继续拥有天下吗?“该死!崇祯脸色通红,已经气的快要摔东西了。“臣等有罪。底下官员一片请罪之声。“盐政茶政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时候,因此儿臣恳请父皇派一直臣代天巡狩,彻查南方盐政茶政之弊端!朱慈烺大声道。朱慈烺对现在的南方官员,从巡抚到县令,都不敢太信任,原因很简单,南方是东林党的大本营,很多官员都是东林出身,而东林跟商人们往来密切,盐政溃烂如此,号称“清流东林人却从没有提出过异议,反倒是“阉党经常在南方搞一些动作,能从商人手里榨出一点钱来。现在阉党不在了,江南东林一手遮天,要想改革盐政和茶政,唯有派钦差大臣这一条路了。派谁呢?朱慈烺心里有一个人选。那就是左懋第。左懋第出身于复社,严格算起来,其实也是东林党一脉,但左懋第是山东人,一直在北方为官,跟南方东林人交集不多,加上他正气凛然,性格耿直,曾主持韩城保卫战,在任上颇有政绩,从而被拔擢为户部都给事中,因此,朱慈烺认为,给左懋第一个代天巡视的身份,左懋第应该能镇住南方的那群东林党。崇祯怒气冲冲的踱了几步,目光看向儿子:“派一直臣?你说的是谁?“户部都给事中左懋第!朱慈烺朗声说:“同时再派一内监以为协助,儿臣以为,司礼太监方正化最为合适。崇祯思索了一下,像是在回忆左懋第是谁?然后他看向户部尚书陈演。陈演赶紧回禀:“回皇上,左懋第巡视漕运,算日子,这几日就可以回京了。“让他不必回京了,直接传旨,令他代朕巡狩,方正化为副使,赐尚方宝剑,彻查江南盐稅和茶税,有不法者,可先斩后奏!崇祯也是怒了,自己每日在宫里省吃俭用,为了几万两的军饷,都会愁的彻夜难眠,但想不到在自己治下,每年盐茶稅就流失几百万,如此,自己再省吃俭用又有什么意义呢?“遵旨!崇祯没有让群臣起身,他心里有一股火:每年盐稅少这么多,居然没有一人向他提过,满朝文武,全是庸人,说不定还有奸人!如果不是春哥儿今天点出盐稅的弊端,自己还不知道要被他们蒙骗多久呢,所以就让他们跪着吧!====第一次试水推,诚惶诚恐,如不能杀出重围,恐有夭折的危险,韭菜在此恳求大家,请多多宣传,多多收藏。尤其收藏是衡量本书能否继续前进的重要指标,如有只看未收藏的同好,请记得一定收藏----拜托大家了。小说《崛起大明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来源:ywqd   主角: 朱慈烺崇祯   时间:2023-07-21 11:41:23

小说介绍

小说《崛起大明》,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,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朱慈烺崇祯,文章原创作者为"韭菜东南生",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:穿越回崇祯十五年,崇祯、多尔衮、李自成、张献忠、且看如何在这天崩地裂、枭雄奸雄并起的大时代中,卷起千堆雪!......

第三十六章 盐茶弊端


“也就是说,各地并不缺盐,以一人一年需要五斤盐,我大明一共七千万人口计算,我大明去年一年消耗了多少食盐呢?这个算数很简单,一共是三亿五千万斤,以一引盐430斤,纳银三、四钱,十引盐为三到四两银子计算,加上人口盐稅,哪位先生帮我算算,我大明朝去年一年的总盐稅,应该有多少呢?朱慈烺看向众臣。

反推法!

首辅周延儒眉毛一跳,看向朱慈烺的目光里,忍不住有惊异。

虽然已经知道太子不是一般人,但太子的聪慧,还是超过他的想象。

一片沉默。

半晌之后,一大臣回答:“大约……780万两!

朱慈烺看了一眼,是刑部右侍郎孟兆祥,看来,他对心算还挺精通。

轰!

朝堂上彻底骚动了。

其实盐政弊端并不是秘密,从朱元璋到万历皇帝,都曾经大力整理盐政,盐稅也经过好几次的改革,不过其间的弊端却始终无法杜绝。万历皇帝后,不论光宗、天启帝,一直到现在的崇祯皇帝,都已经没有气力再整顿盐政了,盐政唯一发光,每年为朝廷收取250万白银的时间段,竟然是天启年,臭名昭著的五虎之一的崔呈秀出任淮扬巡抚,大力支持两淮盐道使袁世振改革盐法,执行纲盐法的时期。

后来阉党垮台,崔呈秀在蓟州被枭示,淮扬巡抚不再由崔呈秀的阉党亲信出任,改由东林党人李三才接管。李三才废除了阉党的纲盐法,结果明朝盐稅从200万两急跌至每年100万两。

户部尚书陈演的额头已经渗出细汗了。

首辅周沿途也是脸色铁青。

照朱慈烺所说,200万两都是少收了,何况100万两?

盐稅的弊端陈演不是不知道,盐商和各地官员相互勾结,加上富商巨贾还有各地的文武勋贵,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群体,将每年的盐稅悄无声息的分掉了大半,因为这个团体太庞大了,真要清查下来,非动摇国本不可,因此,历任的首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,只要每年的盐稅不是少的太离谱,都不会过于追究,或者也追究不起。

这一届的内阁当然也是如此。

而陈演也的确没有细想过,每年的盐稅竟然应该有780万两之巨!

这是一个何等恐怖的数字。

如果有780万两,不要说辽饷,就是厘金税也不必征了,只靠盐稅加上田亩赋,大明朝就能运转起来。

朱慈烺说,盐稅一度曾经占到朝廷收入的六成,一点都不夸张,宋朝时,盐稅收入最高曾经占到朝廷收入的八成。

《两淮盐法志》记载,清代乾隆时期,两淮盐商每年上缴盐税达600万两,占全国盐税的一半以上,也就是说,乾隆时期,每年盐稅有1200万两,相比大明的100万两,这是多么恐怖的差距。

龙座上的崇祯已经满脸怒气。

他从来都不知道,每年的盐稅竟然差了这么多。

“但朝廷却没有收到这么多的盐稅,那么,消失的盐稅哪里去了呢?

朱慈烺问。

答案很明显,被偷税漏税了,有些商人没有纳银就拿到了盐,然后在市场上大肆贩卖。

这也就是所谓的私盐。

当然了,780万是一个理想数字,永远都不可能收到,但一年两三百万的盐稅,总该是有的。

“臣弹劾两淮盐道使!

“臣附议!

“两淮盐道使贪污舞弊,应交由刑部彻查!

那一群的言官又激动的跳了出来,或许是780万两的数字给他们刺激太大,他们一个个咬牙切齿,面红耳赤,如果两淮盐道使就在面前,他们估计能生吞了他。

“传旨,杨显名还有两淮盐道使冯导延即刻进京!

崇祯早已经是怒不可遏。

杨显名是崇祯派往两淮的总理太监,盐稅出了问题,杨显名当然要负责。

历史上,这个叫杨显名的太监,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弹劾袁继咸,使袁继咸官降两级,原因只是因为袁继咸在淮阳任上时,没有像过去的官员一样,对杨显明表示顺从,并奉送见面礼。

袁继咸是明末名臣,在明末乱局中,其英勇不屈,慷慨赴死的气节,与史可法、左懋第齐名。

朱慈烺今天也算是为袁继咸出了一口气。

“臣等有罪!

内阁四臣跪了下去。

他们是内阁,两淮盐道使出了问题,不管有没有他们的责任,他们都得自请有罪。

内阁一跪,其他的文官还有勋贵也跟着跪了下去。

朝堂上黑压压跪了一片。

朱慈烺依然站立,继续说:“盐稅如此,茶税也是如此,神宗皇帝时,每年茶税尚有10余万两,但去年茶税却连两万两都不到,各地的茶税已经是名存实亡!然我大明一年输往海外的茶叶,何止千万?就算是一百取一,也不应该只这一点。

“儿臣听说,南方茶省的官员以治下州府纳税少为荣,在他们看来,少纳税就等于他们为地方争到了权益,百姓们爱戴他们,他们就是好官。然在儿臣看来,这种官员最是恶劣,犹胜贪污腐败!如果天下官员都像他们一样抵制朝廷的赋税,那朝廷岂不是一两银子都收不上来了吗?没有了银子,我大明还能继续拥有天下吗?

“该死!

崇祯脸色通红,已经气的快要摔东西了。

“臣等有罪。底下官员一片请罪之声。

“盐政茶政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时候,因此儿臣恳请父皇派一直臣代天巡狩,彻查南方盐政茶政之弊端!朱慈烺大声道。

朱慈烺对现在的南方官员,从巡抚到县令,都不敢太信任,原因很简单,南方是东林党的大本营,很多官员都是东林出身,而东林跟商人们往来密切,盐政溃烂如此,号称“清流东林人却从没有提出过异议,反倒是“阉党经常在南方搞一些动作,能从商人手里榨出一点钱来。

现在阉党不在了,江南东林一手遮天,要想改革盐政和茶政,唯有派钦差大臣这一条路了。

派谁呢?

朱慈烺心里有一个人选。

那就是左懋第。

左懋第出身于复社,严格算起来,其实也是东林党一脉,但左懋第是山东人,一直在北方为官,跟南方东林人交集不多,加上他正气凛然,性格耿直,曾主持韩城保卫战,在任上颇有政绩,从而被拔擢为户部都给事中,因此,朱慈烺认为,给左懋第一个代天巡视的身份,左懋第应该能镇住南方的那群东林党。

崇祯怒气冲冲的踱了几步,目光看向儿子:“派一直臣?你说的是谁?

“户部都给事中左懋第!朱慈烺朗声说:“同时再派一内监以为协助,儿臣以为,司礼太监方正化最为合适。

崇祯思索了一下,像是在回忆左懋第是谁?然后他看向户部尚书陈演。

陈演赶紧回禀:“回皇上,左懋第巡视漕运,算日子,这几日就可以回京了。

“让他不必回京了,直接传旨,令他代朕巡狩,方正化为副使,赐尚方宝剑,彻查江南盐稅和茶税,有不法者,可先斩后奏!

崇祯也是怒了,自己每日在宫里省吃俭用,为了几万两的军饷,都会愁的彻夜难眠,但想不到在自己治下,每年盐茶稅就流失几百万,如此,自己再省吃俭用又有什么意义呢?

“遵旨!

崇祯没有让群臣起身,他心里有一股火:每年盐稅少这么多,居然没有一人向他提过,满朝文武,全是庸人,说不定还有奸人!如果不是春哥儿今天点出盐稅的弊端,自己还不知道要被他们蒙骗多久呢,所以就让他们跪着吧!

====

第一次试水推,诚惶诚恐,如不能杀出重围,恐有夭折的危险,韭菜在此恳求大家,请多多宣传,多多收藏。尤其收藏是衡量本书能否继续前进的重要指标,如有只看未收藏的同好,请记得一定收藏----拜托大家了。

小说《崛起大明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为您推荐

小说标签